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南光集团出品电视剧《湾区儿女》获奖暨《青春之城》热播座谈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3-05-06 来源:南光文创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5日下午,南光集团出品电视剧《湾区儿女》获奖暨《青春之城》热播座谈会在澳门科技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座谈会由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指导,南光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主办,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澳门文化推广协会、澳门中华民族文创学会、澳门镜屏影业国际有限公司、五库文化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集团副总经理、《湾区儿女2:青春之城》出品人宋晓冬与中央驻澳联络办公室宣文部副部长殷汝涛,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代表罗灏芝,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厅厅长何鸿斌,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旅游产品及活动厅厅长司徒琳丽,澳门特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青年厅厅长张敏辉,中央驻澳联络办公室宣文部文体处处长白冰,人民日报澳门分社社长富子梅,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罗崇雯,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孟晓清、助理教授黄莺,《湾区儿女2:青春之城》导演潘秋婷,集团社会工作部负责人史黎明等共同出席座谈会,南光文创副总经理朱耘主持。

中央驻澳联络办公室宣文部副部长殷汝涛表示,《湾区儿女》系列的获奖与成功彰显了中央对澳门文艺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大力支持。澳门及湾区文艺事业发展,在国家的支持下迎来了许多个“首次”:2022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首次向港澳地区开放推荐申报,《湾区儿女》成为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影视作品;2020年国家艺术基金首次面向港澳地区开放一般项目申报,《湾区儿女》主题曲《澳门是家》作为首批澳门直接申报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支持。《湾区儿女》的获奖标志着澳门文艺事业发展、特别是影视创作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湾区儿女》系列的成功,是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扎根于大湾区火热的建设实践,把握着奋进新征程的时代脉搏,遵循了电视剧创作的艺术规律的成功。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顾问罗灏芝对《湾区儿女》及《湾区儿女2:青春之城》作出高度肯定。她表示,特区政府大力支持影视产业在澳门的发展,并鼓励各个影视项目来到澳门取景,希望通过影视项目落地澳门来完整整个影视产业链,增加澳门出品作品的产量,有效宣传澳门形象。未来希望整合影视、电商多渠道共同推广澳门IP,增加澳门本土品牌露出,丰富澳门多元的城市形象。

南光集团副总经理、《湾区儿女》及《青春之城》出品人宋晓冬在会上表示,2020年播出的电视剧《湾区儿女》成绩斐然,先后荣获第33届飞天奖与第31届金鹰奖提名及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多个奖项,这些奖项为澳门影视创作生产提供了更高的目标指引和更强的荣誉激励。经过三年积淀,《湾区儿女2:青春之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对澳门影视文化及多元产业的发展尤其意义重大。一是填补了澳门在华语电视剧创作生产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是进一步树立和推广了澳门良好的城市形象,促进了多元产业的发展;三是推动了澳门影视人才的培养和进步,助力行业长远发展;四是进一步促进了湾区各城市的紧密合作,推动了澳门与内地的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澳门分社社长富子梅表示,用身边人的故事融入新时代、大背景去体现宏大的话题尤为艰难,但主创团队以平易近人的视角深刻完整地讲述了这个主流故事,十分难能可贵。她表示在这部剧中体会到了澳门特区政府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这也是在澳门社会政治基础好和社会氛围好的基础上,其影视创作有背靠祖国优势的体现,并希望在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让主旋律元素再聚集,产出更优秀的澳门主题作品,让每个澳门人都能为熠熠生辉的澳门故事添砖加瓦。

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副教授孟晓清针对大湾区文化影视行业及人才培养发展发表看法,他认为大湾区的文化发展正处在国家全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挖掘澳门本地历史人文与当代中国发展进程相结合的影视文化IP,在创作上要研究如中葡文化交汇、澳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等澳门独特优势的创作题材、内容,在教学创作实践中与内地新媒体合作,引导反映湾区文化为主题的学生作品进入市场,增进粤港澳大湾区影视合作和产业融合。

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助理教授黄莺结合近期科学技术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谈到当代青年在社会发展、求学就业难度增加下“内卷”与“躺平”的问题。电视剧《青春之城》与当下科技领域热点和国家发展战略相契合,紧贴国家发展脉络,聚焦回答科技创新人才怎样在时代浪潮中自立自强、突破困境,并最终找到出路、创造奇迹的时代命题。影视作品具有高传播度、高影响力的特点,通过丰满的故事与立体的人物,可以鼓励更多青年人投身于中国的高新科技研发与产业运作中,实现与时代脉搏的共振。


关闭 打印